新闻资讯
海尔COSMOPlat亮相全球最大工业展会 德国当地时间4月24日,2017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简称“汉诺威工业展”)揭幕,这一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被誉为工业技术发展的风向标,至今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见证了世界工业从电气化、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几度革新。来自全球的工业专家都在此探寻:真正的智能工业究竟是什么样?在6号馆的数字化工厂展区,一个连接用户、指向未来的智能工业平台惊艳亮相。这就是海尔向全球发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SMOPlat——首个由中国独创却具有全球引领意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作为首个登上这个国际工业舞台的中国家电企业,海尔探索的是“中国制造2025”的示范样板。 事实上,当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和德国西门子公司陆续推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全球工业制造业正式迈入平台竞争时代。中国制造能否在工业物联网时代把握话语权?能否就此站上世界智能制造的第三极? COSMOPlat的出现,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这是一个面向智能制造的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汉诺威工业展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一紧密连接用户与制造的模式,才是未来工业4.0的发展方向。 这个以海尔互联工厂为原生模型的平台已经正式启动社会化服务,将开放给中国所有的制造企业。它的服务对象不再只是海尔,而是所有站在转型风口上的制造企业——这个平台可以为它们提供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从对内服务到对外开放,COSMOPlat的一个转身,为中国制造,打开了一扇通向智能转型的大门。 引领工业4.0方向的用户定义制造 今年年初,海尔发布了沉浸式体验的161套智慧生活场景,带动全球家电进入场景化时代。如此极具“未来感”的智慧生活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汉诺威工业展现场为大家揭开了谜底。 在展会现场,海尔搭建起一条实体冰箱互联工厂示范线——线体上的每一个工业机器人、每一个生产线体模块、每一块信息互联的显示屏都可以实现运作。这给参展人员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机会,实地体验海尔互联工厂全流程以用户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体系。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物流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库恩就是体验者之一。在现场,他定制了一台海尔馨厨冰箱。 库恩在PAD上登录了海尔定制平台,并提出了自己的定制要求。随后,信息下达到工厂,生成订单。工厂的智能制造系统自动排产,并将信息传递到各个生产线。经过智能匹配、柔性装配、模块装配、用户定制、智能插单、智能检测、定制交互等7个工站,13个节点,订单的全程直观地呈现在库恩面前。短短几分钟内,一台带有库恩个人签名的冰箱微缩模型就出来了。 而这台库恩专属的馨厨冰箱的诞生过程,其实就是一次COSMOPlat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的实操演练,真实还原了互联工厂的生产场景。一直关注企业工业4.0解决方案的库恩,在亲身体验之后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海尔COSMOPlat是唯一能连接用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它具有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在目前已经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的企业中是比较引领的,也将是中德双方科研合作的重点。” 在别的企业还在以机器换人和自动化生产定义智能制造的时候,海尔在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借助智能集成,让生产设备和产品在各个环节交互对话。当用户的需求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用户不再只是消费者的角色,也是设计者和生产者,深度参与生产并收获产品终生价值。这一实现“产消合一”的平台,正在推动制造业从“产品主导时代”进入“用户主导时代”。 海尔展示的用户个人定制平台,让参与制定“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的德国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DKE)主席罗兰德·本特(Roland Bent)印象深刻,他欣赏平台创造的这种互动模式。“整个流程都跟用户紧密联系起来,这将是工业4.0未来的理念。”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工业自动化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德国工业4.0顶级专家Juergen Jasperneite也认为,在智能制造体系里,“没有用户参与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 而这一体系,完全是海尔自主研发的成果。目前,海尔COSMOPlat已成功申请自主知识产权89项,包括32项著作权和57项专利权。这其中,不仅包括研发、制造、采购、物流等信息化系统等全流程的软件著作权,还囊括了智能设备、自动化集成、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等技术创新领域的专利。 深植开放基因的COSMOPlat 以智慧制造的手段为用户“制造”智慧生活,海尔并不满足和止步于这种创造领先的模式,如何向业内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中国制造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助推新工业生态的构建是海尔正在探索的。 汉诺威工业展现场的这条示范线,给了用户一个清晰直观的角度,来领会互联工厂是如何与每个人使用的产品和生活发生关联的。而从企业层面来说,这与其说是海尔大规模定制模式展示,不如说是海尔在告诉其他企业,COSMOPlat未来将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 COSMO在希腊语中是“宇宙”的意思。正如它的词源所表述的那样,开放的属性根植在平台的基因之中。COSMOPlat构架的创共赢的生态架构里,大量外部资源方在享受海尔互联工厂的智能制造服务同时,也在获得新的发展和价值回报。目前,在平台上,上亿的用户资源和超过300万家生态资源聚集在一起,正在形成用户与资源、用户与企业、企业与资源的三重“双边市场”。 德国工业4.0鼻祖人物、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Detlef Zuehlke教授十分看好平台的开放生态。他表示:“联合多方合作伙伴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球,发展智能制造都需要这样的平台”。 这条示范线的诞生过程,本身也是COSMOPlat的一次服务实战。据工作人员介绍,通常这样一条先进的示范线至少要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海尔依托COSMOPlat特有的集成创新体制,加速资源聚合,用了不到3个月就打造了这条世界领先的智能制造示范线。 早在2011年,海尔就开始了互联工厂的探索。海尔正是把多年探索中的技术、标准、知识等成果进行了软件化的集成处理,打造了COSMOPlat这朵智能制造的云。这朵汇聚了海量资源的云是没有边界的,可以将海尔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制造企业,为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减少试错成本。 在海尔内部,COSMOPlat平台实践已出现成效。目前按照平台的运作已经构建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胶州空调、青岛热水器、FPA电机、青岛模具和中央空调八个互联工厂。以胶州空调互联工厂为例,目前实现新产品产品开发100%用户参与设计,定单交付周期缩短50%以上,效率提升100%。而这一模式,正在复制推广到海尔在全球的108家工厂。 代表“中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放眼全球,智能制造的大势已来。目前,世界智能智造的两极已经形成,一边是代表德国工业4.0的西门子Predix平台,一边是代表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的通用电器公司MindSphere平台。前者通过制造控制信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后者通过信息控制制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但始终都是围绕着设备产品的维护和运营展开服务。而在中国,一个适合本土制造业智能转型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呼之欲出。 COSMOPlat的出现正当其时。它让海尔的制造模式已不再仅仅属于海尔,更是属于中国的制造,要将中国推向全球智能制造的第三极。 德国西门子数字化集团自动化事业部经理Sascha Mannel在参观海尔展区后,也表示了对海尔工业互联网理念的认可。“一个工厂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私人定制,我相信这是世界范围内引领未来潮流的解决方案。”Sascha Mannel说。 在企业为用户实现个性化制造的过程中,产品从工厂直接送达用户,消解了传统的库存和分销过程,这也意味着,在COSMOPlat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样板的同时,也提供了供给侧改革的解决方案。正是这种模式变革和生态协同,产生了为企业赋能的效果,带动企业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模式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条换道超车的解决路径推动中国的企业实现由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 这一平台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互联工厂模式、大规模定制方案、大数据服务、网络协同制造、智慧知识服务、检测与认证等八大生态服务。目前,也已有效推广到电子、船舶、纺织、装备、建筑、运输、化工等7大行业,将在每个行业打造类似海尔互联工厂的样板。 因为领先,这一代表“中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不断成为行业范例。在过去的一年里,入选《制造强国研究》报告,入选《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案例》,作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解读》的首个案例,当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海尔COSMOPlat引领了国内智能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探索实践的同时,还作为家电行业唯一代表,走出了中国——在第七届“汉堡峰会、在中德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上,海尔都作为中国家用电器的代表分享了工业4.0的实践成果。 进入2017年,海尔COSMOPlat不仅以行业唯一代表的身份,接连被写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和国家《信息物理系统白皮书》,在此次的汉诺威工业展上,更是收获了来自全球的认可。作为工业4.0的发源地,包括德国工业4.0平台总秘书长亨宁·邦廷(Henning Banthien)在内的专家纷纷向海尔抛出合作的橄榄枝。“平台的每个细节都展现了最先进的工业水平。让用户从生产的最初阶段开始全程参与,在收到产品后还能享受增值服务,这是工业4.0的一个绝佳样板。德国也非常愿意与海尔在智能制造方面进行更广泛的合作。”亨宁·邦廷说。
海尔玩“跨界”:医院、农场成了创业“乐土”——新华社 将一个家电企业的管理模式复制到一家医院,结果会怎样?不少人会认为医院将乱成“一锅粥”。世界白色家电巨头海尔将自己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推广到医院,不到半年,药占比降低5%,病床使用率提高4%。 “人单合一”是什么?为何如此神奇而且具有跨界性?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说,“人”指员工,“单”指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就是每个员工都直接面对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 “人单合一”是海尔历经12年持续探索和迭代,在互联网时代首创的管理模式。在“人单合一”管理模式下,海尔实现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海尔从一个家电企业转型为创客孵化平台,中间管理层全部被去掉,所有员工组成一个个创业小微,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与个性化用户需求快速对接。谁能满足用户需求、创造更大价值,谁就受益更多,否则就必须离开。 海尔集团空调产业平台的张鹏去年8月从原创业小微团队脱离,成立了独立的小微。他们在与用户交互中了解到,空调在停机较长时间后,再次开机有异味。为此,他们联合科研院所实验上千次,利用冷膨胀等技术研发了自清洁空调,附着在空调蒸发器上的灰尘等污垢便能被自动清洗掉,并获得了4项专利技术。 “我们根据用户反馈不断完善和迭代产品,已经迭代三次。”张鹏说,“自清洁空调上市不久就受到市场欢迎,因为它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目前销量达400多万套。” 这只是海尔创业孵化平台上一个案例。目前,海尔已有包括智能互联平台等几十个创业子平台,孵化了3600多家小微企业,其中年营收过亿元小微企业有100多个。同时,海尔引进了1333家风险投资机构,拥有15家创业创新孵化基地、120亿元创投基金和108家孵化器空间。 海尔集团日日顺健康运营总监季晓健原来从事家用净水器销售,在看到巨大的农村净水需求后,她发起成立了创业小微,免费为农村安装净水设备,并每村聘请一名水站“管家”,负责收费、维护和保养。目前,水站已覆盖7000多个村。 “农村水站为半公益,1元就可买到7.5升直饮水,这个费用仅是维护运行成本。”季晓健说,“我们和酒水、日用品及化肥的品牌厂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他们的产品从工厂直接送到每个村的‘水站’管家处销售,从中收取平台费。一方面避免农村假货盛行,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价格实惠的可靠产品。部分产品还是根据农村消费者需求定制,一款定制白酒几个月就卖了3万多瓶。” 在海尔金融控股平台,“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同样得到验证。海尔集团金融控股平台副总裁、战略总监刘钢介绍,去年年底海尔金控收购两家康复、护理医院,并推行“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在护理养老院,成立了由主任、医生、护士和护工组成的不同创业小微,围绕老人健康和家属满意度,每个小微都设定了目标,包括老年人的摔倒次数、患者投诉、诊疗质量等。小微创造价值才能参与价值分享,而老人一旦摔倒,小微就失去了参与分享的资格。 “医院走廊都有扶手,过去就是老人扶着慢慢走。现在只要有老人扶着扶手走,一般都会有护士或者护工主动陪同。”刘钢说。 过去,医院月均摔倒有50人次,而摔倒引起并发症的几率高达50%。推行“人单合一”模式至今,医院月均摔倒人次降为0.5,没有一人出现并发症。此外,药占比降低5%,病床使用率提高4%,护士收入提高了18%。 在农业领域,海尔金融控股平台的创业小微,发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质量不放心,而农户没有资金扩大养殖规模,接触不到先进养殖技术,且农产品价格波动大。他们便通过金融要素的介入,链接起行业的所有参与方,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做大“蛋糕”。 以鸡蛋行业为例,创业小微通过金融要素注入,帮助核心企业建场地,扩大规模;帮农户签订养殖订单,提供养殖技术,为养殖户提供流动贷款,买鸡和饲料,扩大规模;找高品质饲料商拿到低价格的饲料,因为他们有大量养殖户资源,销售不愁,饲料商可将销售成本让渡给产业链;找渠道能力强的品牌商,为其提供品质有保证、产量稳定和价格可预测鸡蛋,打通了整个产业链条。这一模式还在肉牛、肉鸡、生猪、林果等行业进行复制。 目前,海尔金融控股平台的农业生态圈拥有3000万只商品蛋鸡,年产能100亿枚鸡蛋,以及10万头高端基础母牛等。在整个农业领域,海尔通过金融介入帮助全国3026户贫困户实现创业脱贫。